今天留学摆渡人小编整理了你有什么大学经验要告诉我?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你有什么大学经验要告诉我?
随其自然吧。
我找了些资料给你参考:
大学生活规划 从高中步入大学之门,欣喜之情自不待言。但没过多久,有些学生便生疑问:听课后的时间怎么都由自己安排?大学如果像高中那样有老师来管就好了!
有上述想法的学生,也许是个别的。但却反映了一个值得重视和深思的问题,即如何更好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
有些学生习惯了高中时代的生活,上课、作业、考试及活动,均由老师或班主任统一安排。乍一离开这样的环境,确有不适应之处。高中的这种管理方法如何,这里暂且不去评说。仅就学生而言,确有一个急需转变观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
大学如同高中一样,也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它是高等教育的殿堂,也是寻求知识的场所。它需要学生们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研究学问,进而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大学里,当然有教师的引导、授课,而且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但就学生学习进步而言,主要是要靠自己,靠自己去探寻、去钻研、去拼搏。我国古谚云:“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意思。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谈及大学观念时,也明确地强调这一点。他说:“大学应始终贯穿这一思想观念:即大学生应是独立自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有选择地去听课、聆听不同的看法、事实和建议,为的是自己将来去检验和决定。真正的大学生能主动地替自己订下学习目标、善于开动脑筋,并且知道工作意识着什么……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自己被召唤成为最伟大的人。”
由此观之,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步入这个环境的大学生,理当树立一个全新的意识:即独立自主,自己来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再也不能依赖于“事事有人管”的环境,要变“有人管”为“自己管”。
“自己管”,体现在各个方面:身体保健、生活自理、社会来往……这是最起码的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学业的研习。业有科别,术有专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还应再学些什么?自己在哪些方面的知识还应补充、提高?这些都应开动脑筋,订下计划,见之行动。在这方面,老一辈学人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我国一位在科技界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回忆大学生活时说,在大学,基础知识必须要学好,但同时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选修其它课程,广泛吸纳知识。而且这种吸纳是审视性的、思考性的,因而获益匪浅。这是经验之谈,也是有益启示。学子们不妨效而学之。
大学生活一般要有三四年时间,但转瞬即失,很快就会过去。因此,切实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十分紧迫而必要。大学生们应抓紧时间,早作规划,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增长更多的才干,以便毕业后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活规划的步骤 1、熟悉环境,适应大学生活。应特别注意的是大一新生的心理调试问题。心理素质是走向成功的关键。不少新同学由于心理准备不足,或高中时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调整,而导致不能适应新环境、人际交往能力差、过分自卑和不够自信。怎样才能让大家尽快适应新环境,走出迷惘和困惑呢?我们认为,除了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以外,还要摆正心态,进行自我评估、正确定位,努力培养自立、自理能力,学会把握自己。
2、按照大学生活的规律确定长短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内容。大一应注重对大学的认识以及未来职业的设想,大二着重基本能力的培养,大三着重职业定向考虑,大四着重择业或考研等。当然学习一直应该为最主要的。
3、根据行动计划选择方式和途径。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因人而异,但一般要经历四个时期:适应期、确定期、冲刺期、毕业期。一年级要尽快了解本专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二年级为确定期,应考虑清楚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以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为主,踊跃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三年级为冲刺期,临近毕业,目标应锁定在择业或考研上。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可注意留学考试资讯等。四年级为毕业期,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择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尽可能地在准备比较充分的情况下施展演练。
大学生活规划的注意事项 为了不影响规划的效果,大学生在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时,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大学生活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活规划的重要部分,但它不能代替大学生活的规划。
2、切忌急功近利。目标要出于自己的意愿,不可急于准备考研或找工作,而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交际能力。
3、做好充分准备。大学生往往在时间、实力和经验方面准备不足。所以要注意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加强对社会的认识、资料的收集、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以及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人际沟通能力等的训练。
毫无疑问,你这样的大学生活会是很沉闷的,应该主动的积极地面对大学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但是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课余时间才是必须的。
现在大学中,除了日常的上课,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的确是令人眼花缭乱,因此必须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才能使自己过得充实。
首先要先保证学习。然后最好能专门制订一份休闲计划,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出妥当的安排,这样能使你的休闲和学习有条不紊地交叉进行,使身心得到有效地放松和调适。当然,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订出一个体育锻炼计划,务必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此外大学新生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尽量培养自己有多种兴趣爱好,如集邮、剪贴、垂钓等,这样可以增添你的活动和情趣,使你的生活充实丰富、生机勃勃。若能够拥有一项或多项自己有兴趣而又擅长的爱好,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有些同学能写得一手好书法,或制得出精妙的手工艺品,或打得一手好乒乓球,这无疑会给他们的人生增添无穷的乐趣,也有利于建立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瞧,生活中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
刚刚跨人大学门槛的新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由父母的"重点保护"对象过渡到独立性较强的集体生活;由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转变为自主性学习;由过去见识 、交往、活动范围较狭窄的生活环境,到置身于大学这个小社会中等等。诸如此类变化,许多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缺乏动力,人际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那么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早日完成由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到以下三个"尽快":
尽快确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产生自觉行为的动力。人一旦没有生活目标,就会意志消沉、浑浑噩噩。大学新生正处于富于理想、憧憬未来的青年中期。但大多数学生只把考上大学作为中学学习奋斗的目标,对大学生活缺乏长远的打算。升入大学,中学阶段的目标已经实现,有的人认为,大功告成,可以松口气了。有的甚至把"混文凭"、"跳龙门"、"留城市"作为学习目标,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使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缺乏驱动力。因而,这些学生感到生活茫然、空虚 、枯燥、乏味。大学新生中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没有及时树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所致。因此,大学新生需要尽快熟悉大学生活,树立新的奋斗目标。
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捷径。大学生进人大学后碰到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他们习惯老师天天陪伴、督促、被动接受知识的中学学习方式,对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规律一无所知。进入大学以后,面对生活需要自理、学习需要自主、大量的学习时间要求自己安排等,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据了解,近年来,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补考人数较多,一般占总人数的20%左右,有的甚至在30%以上。因而大学新生迫切需要通过向老同学取经、向老师取经等各种渠道,尽快了解大学学习特点和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验,迅速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和大学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谁能最快地适应大学学习方法,谁就能尽快 地适应大学生活。
尽快找到新的朋友
大学生刚刚离开昔日的中学好友和师长及家乡、亲人,来到新的集体中生活,面对陌生的校园、陌生的大楼、陌生的面孔,他们特别需要帮助,需要理解。但是,由于许多学生缺乏独立生活和集体生活的能力,既不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也不善于接近他人,缺少新的朋友,"寂寞感"和"孤独感"油然而生,陷入烦恼和痛苦之中。大学新生要摆脱这种烦恼,首先要树立自信,大胆热情地与他人进行交往;其次,主动参加集体活动,热情帮助他人,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从而结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冲淡思乡之情,消除孤独之感。
另外,教育工作者应掌握"中学--大学"这一转折时期学生的心理、生理、学习、生活等特点,注重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帮助大学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早日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中国有哪些曾经留学苏联或俄罗斯的知名人士?
1950年到1964年这十几年间,中国先后派出近万名留学生到苏联和东欧各国留学,其中的部分学生获得副博士学位,由于苏联学位比较严格,仅有六个学生获得博士学位,他们是谷超豪、杨福愉、吴旻、侯云德、张启先、高景德。
这些留学生归国后做出卓越贡献者大部分入选为两院院士。部分名单如下:
姓名 籍贯 留学学校及学位 国内毕业学校
徐叙瑢 山东临沂 苏联科学院列别捷夫物理问题研究所物理数学副博士 西南联合大学(本)
高景德 陕西佳县 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技术科学博士 清华大学(本)
陈士橹 浙江东阳 莫斯科航空学院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周尧和 河北深县 莫斯科钢及合金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程庆国 浙江桐乡 列宁格勒铁道学院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倪维斗 上海 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蒲富恪 四川成都 苏联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王育竹 河北正定 苏联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潘君骅 江苏常州 苏联科学院普尔科沃天文台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谢毓元 江苏苏州 苏联科学院天然有机化合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李三立 上海 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副博士 清华大学(本)
顾方舟 浙江宁波 苏联医学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病毒学副博士 北京大学(本)
沈渔邨 浙江杭州 苏联医学科学院副博士 北京大学(本)
丁国瑜 河北高阳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副博士 北京大学(本)
赵鹏大 辽宁清原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副博士 北京大学(本)
张宗祜 河北满城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地质矿物学副博士 北京大学(本)
张蔚榛 河北丰南 苏联科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北京大学(本)
曾庆存 广东阳江 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数理科学副博士 北京大学(本)
陈庆云 湖南沅江 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合物研究所副博士 北京大学(本)
谷超豪 浙江温州 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物理数学科学博士 浙江大学(本)
杨福愉 浙江镇海 莫斯科大学生物系哲学博士 浙江大学(本)
韩祯祥 浙江萧山 莫斯科动力学院副博士 浙江大学(本)
干福熹 浙江杭州 苏联科学院硅酸盐化学研究所副博士 浙江大学(本)
李志坚 浙江宁波 列宁格勒大学物理数学副博士 浙江大学(本)
池志强 浙江黄岩 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副博士 浙江大学(本)
冯纯伯 江苏金坛 列宁格勒工业大学电机系技术科学副博士 浙江大学(本)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
沙庆林 江苏宜兴 莫斯科公路学院公路专业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本)
陈俊亮 浙江宁波 莫斯科电讯工程学院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本)
顾绳谷 上海南汇 列宁格勒矿业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本)
徐秉汉 浙江宁波 列宁格勒造船学院科学技术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本)
翁史烈 浙江宁波 列宁格勒造船学院科学技术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本)
冯叔瑜 四川邻水 列宁格勒铁道运输工程学院科学技术副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本)
王佛松 广东兴宁 苏联化学科学副博士 武汉大学(本)
刘更另 湖南桃源 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副博士 武汉大学(本)
陈文新 湖南浏阳 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副博士 武汉大学(本)
范云六 湖南长沙 列宁格勒大学生物学副博士 武汉大学(本)
梁骏吾 湖北武汉 苏联科学院治金研究所副博士 武汉大学(本)
王梓坤 江西吉安 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副博士 武汉大学(本)
胡宏纹 四川广安 莫斯科大学化学系化学科学副博士 中央大学(本)
刘大钧 江苏常州 生物科学副博士 金陵大学(本)
沈韫芬 上海 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博士 南京大学(本)
丁衡高 江苏南京 列宁格勒精密机械光学仪器学院副博士 南京大学(本)
江龙 福建建瓯 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副博士 南京大学(本)
吴旻 江苏常州 苏联医学科学院实验和临床肿瘤研究所获医学科学博士 同济大学(本)
侯云德 江苏常州 苏联医学科学院伊凡诺夫斯基病毒学研究所医学博士 同济大学(本)
戚正武 浙江宁波 苏联医学科学院莫斯科医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 同济大学(本)
董石麟 浙江杭州 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同济大学(本)
汪懋华 广东兴宁 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科学技术副博士 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本)
辛德惠 辽宁开原 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副博士 北京农学院(本)
匡廷云 四川资中 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获副博士学位 北京农学院(本)
张启先 江苏靖江 列宁格勒多科性工学院技术科学博士 厦门大学(本)
梁敬魁 福建福州 苏联科学院A.A.Baykov冶金研究所技术科学副博士 厦门大学(本)
梁栋材 广东庆州 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合物研究所副博士 中山大学(本)
庞雄飞 广东佛山 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副博士 中山大学(本)
周毓麟 浙江镇海 莫斯科大学数学力学系物理数学科学副博士 大同大学(本)
倪嘉赞 浙江嘉兴 苏联科学院普通及无机化学研究所副博士 大同大学(本)
汪集旸 江苏吴江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地质矿物学副博士 北京地质学院(本)
马瑾 江苏如皋 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副博士 北京地质学院(本)
闵桂荣 福建莆田 苏联科学院动力研究所技术科学副博士 南京工学院(本)
徐寿波 浙江绍兴 苏联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技术科学副博士 南京工学院(本)
邹世昌 江苏太仓 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副博士 唐山交通大学(本)
郭尚平 四川隆昌 莫斯科石油学院全苏油田开发研究所副博士 重庆大学(本)
孙儒泳 浙江宁波 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副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本)
王仲奇 河北唐县 莫斯科动力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
滕吉文 河北黄骅 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物理数学副博士 东北地质学院(本)
钱七虎 江苏昆山 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副博士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本)
郭桂蓉 四川成都 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本)
岑可法 广东南海 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动力系副博士 华中工学院(本)
雷廷权 陕西西安 莫斯科钢铁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西北工学院(本)
傅恒志 河南开封 列宁格勒工学院副博士 西北工学院(本)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
秦伯益 江苏无锡 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医学副博士 上海第一医学院(本)
范维唐 湖北鄂城 莫斯科矿业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北京钢铁学院(本)
周立伟 浙江诸暨 列宁格勒里扬诺夫电工学院物理数学副博士 北京工业学院(本)
沈珠江 浙江慈溪 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副博士 华东水利学院(本)
鲜学福 四川阆中 莫斯科矿业学院采矿工程副博士 中国矿业学院(本)
沈志云 湖南长沙 列宁格勒铁道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唐山铁道学院(本)
章申 江苏常熟 莫斯科大学生物学副博士 南京农学院(本)
魏江春 陕西咸阳 苏联科学院考玛诺夫植物研究所副博士 西北农学院(本)
王明庥 湖北枝江 莫斯科森林工程学院副博士 华中农学院(本)
山仑 山东龙口 苏联科学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生物学副博士 山东农学院(本)
李文华 山东广饶 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副博士 北京林学院(本)
朱之悌 湖南长沙 莫斯科林业技术学院生物学副博士 北京林学院(本)
董玉琛 河北高阳 哈尔科夫农学院副博士 河北省立农学院(本)
梅自强 江苏常州 莫斯科纺织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南通学院(本)
袁承业 浙江上虞 莫斯科药物化学研究所副博士 国立药学专科学校
宋健 山东荣成 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副博士
金庆焕 浙江临海 莫斯科大学副博士
王思敬 安徽巢湖 莫斯科地质学院副博士
窦国仁 辽宁北镇 列宁格勒水运学院副博士
童铠 江苏泰州 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副博士
胡启恒 陕西榆林 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关桥 山西太原 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
周秀骥 江苏丹阳 苏联科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数理副博士
---
分类统计
毕业生获得博士学位的学校:
浙江大学 2
同济大学 2
清华大学 1
厦门大学 1
本科毕业生获得博士和副博士的总人数的学校:
清华大学 11 西南联大1+清华10
北京大学 9 西南联大1+北大8
浙江大学 7
上海交大 6
武汉大学 6
南京大学 5 中央大学1+南京大学3+金陵大学1
同济大学 4
中国农大 3 北京农学院2+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
厦门大学 2
中山大学 2
大同大学 2 1952年院系调整后取消
中国地大 2 北京地质学院2
西北工大 2 西北工学院2
东南大学 2 南京工学院2
中国林大 2 北京林学院2
重庆大学 1
北京师大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解放军理工大学 1 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1
吉林大学 1 长春科技大学(东北地质学院)1
复旦大学 1 上海医科大学(上海第一医学院)1
北京理工 1 北京工业学院1
北京科大 1 北京钢铁学院1
华中科大 1 华中工学院1
国防科大 1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
河海大学 1 华东水利学院1
西南交大 1 唐山交通大学1
北方交大 1 唐山铁道学院1
中国矿大 1 北京矿业学院1
南京农大 1 南京农学院1
华中农大 1 华中农学院1
西北农大 1 西北农学院1
山东农大 1 山东农学院1
河北农大 1 河北省立农学院1
南通工学院 1 南通学院纺织科1
苏联求学的学校分布:
苏联科学院 24
莫斯科大学 9
苏联医学院 5
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 5
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 4
莫斯科包曼高等工学院 3
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 3
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 2
列宁格勒儿科医学院 2
列宁格勒造船学院 2
列宁格勒铁道学院 2
莫斯科动力学院 2
莫斯科矿业学院 2
列宁格勒大学 2
获得博士和副博士的总人数的地域:
浙江 21
江苏 13
河北 7
四川 5
上海 4
广东 4
湖南 4
山东 3
陕西 3
湖北 2
辽宁 2
江西 1
河南 1
湖北 1
上海大同中学是市重点吗
上海大同中学是市重点。
上海市大同中学(Shanghai Datong High School)是上海市首批命名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校园等荣誉,为市教委首批批准的可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的单位。
是黄浦区唯一可以招收外籍学生的学校,也是法国工程师文凭学校推荐基地、剑桥大学中国遴选中心生源基地。 上海市大同中学创办于1912年,初为大同学院;1922年9月,改称大同大学(包括中学部分);1932年2月,大同大学中学部改称大同大学附属中学。
1939年9月,大同大学附属中学改为大同大学附中一院、二院;1952年10月,大同大学附中一院改为上海市私立大同中学;1953年8月,私立经世中学高中部并入。
1956年1月,学校改为公办,更名为上海市第五十七中学,私立三八女子中学同时并入;1959年9月,复名上海市大同中学,学校被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1969年4月,与培坚初级中学合并并改名上钢三厂五七中学;1978年1月,恢复上海市大同中学校名。
留学摆渡人
以上就是留学摆渡人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你有什么大学经验要告诉我?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